2019三季度山东省人才流动数据发布,人才外流状况大幅缓解
齐鲁人才 . 2019-10-28发布

近年来,山东这一人口大省所遭遇的人才流失窘境和人才焦虑,频频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近期一篇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甚广的文章,以一名留学海外14年的医学博士,毕业回山东多地求职遇阻,最终黯然离开的经历,再次戳痛了公众的敏感神经。那么当前山东省人才流动状况究竟如何?随着三季度的结束,山东本土求职招聘网站齐鲁人才网利用平台大数据优势,整理了2019年三季度山东省人才流动数据,对山东省人才流动状况做出分析,为您带来详细参考。

注:文中人才流动数据为齐鲁人才网三季度发生交易的市场化人才流动数据。

超9成人才省内流动,山东人才流失状况缓解

1.png

由上图三季度山东省市场化人才流动数据可见,当前省内90.18%的人才选择在省内流动,流向省外人群仅占9.82%;环比19年二季度,山东省人才留存情况出现上升,选择省内流动的人才较上一季度上升了6.78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升了21.48个百分点。综合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人才留存占比正在逐步提升,并在第三季度达到新高,这表明,当前省内人才流失状况正在逐步缓解。

人才的留存与否和内外部就业环境有着巨大关系,第一、二季度受节后跳槽,毕业生求职影响,进而人才流动相对频繁,而第三季度在内外环境没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人才流动的发生多与人才的自我需要有关,这也符合招聘求职淡季的趋势。除此之外,随着山东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确立,使山东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才的留存。

潍坊人才吸引崛起,济青虹吸优势正逐渐稀释

2.png

注:人才吸引指数为当地实际人才净流入量与全省流动人才总量的比值

由上图16地市市场化人才流动轨迹来看,山东省三季度人才流动量最大的地区仍是济南,青岛紧随其后;从全省人才流动轨迹来看,淄博、泰安、济宁、枣庄、德州、东营、聊城、菏泽、临沂9市人才省内流动首选济南;烟台、潍坊、日照、济南则与青岛间的流动更为密切;除此之外,青岛人才流动首选潍坊,威海人才流动首选烟台,滨州人才流动首选东营,这也表明除当地经济因素外,地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才的流动,济南作为内陆城市,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与泰安、德州、淄博等内陆城市更为相似,而潍坊、烟台、日照等沿海城市则与青岛更加相符,整体来看省内人才流动“就近化”凸显。

人才吸引指数代表着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人才吸引指数越高则该城市受人才青睐程度越高。由上图数据可见,2019年三季度山东省两大经济龙头济南和青岛人才吸引指数最高,吸引了全省近4成人才,但环比二季度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与此同时,除聊城、泰安外其他各地市人才吸引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潍坊市人才吸引力大大增强,其人才吸引力位列全省第三,人才吸引指数环比二季度上升了113.1%。综合来看,人才争夺已不再是新一线、二线城市的专利,众多三四线城市也纷纷发力,相对更低的生活成本和更加宽松的人才政策也是其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多地人才流失状况缓解,3市“首现”人才流入

3.png

注:人流入比是指某个城市人才流入数量与人才流出数量的比值,当数值大于1时,表明当地为人才流入;当数值小于1时,表明当地为人才流失;数值越大,说明当地人才吸附能力越强,数值越小表明当地人才流失越严重。

由上图2019年三季度市场化人才流入比来看,青岛、济南、东营、潍坊、威海、烟台、日照7市比值均大于1,表明人才流入,其中青岛市人才流入比接近于2,这意味着在流出一名本地人才的同时会流入两名外来人才。除以上7市外,剩余各市人才流入比均小于1,表现为人才流失。

相较于二季度,当前全省各地市人才流失状况有所缓解,表现为人才流入的城市较二季度的4座提升到了7座。除济南、青岛、滨州、泰安外,其余12市人才流入比较二季度均有所提升,人才流失现状得到缓解。人才流入比的变动同时受到人才流入与人才流出两个维度的影响,济南市作为全省高校所在地,受7月初应届毕业生返乡就业影响,在外地人才流入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本地人才流出随之增多,最终导致人才流入比出现“跳水”现象。

“长三角”、“津京冀”瓜分山东外流人才,东三省持续输血

4.png

山东作为知名的经济和人口大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人才流动情况也受到相当程度的关注。从省外流向看,“长三角”和“津京冀”都市群瓜分了近7成的山东籍外流人才,其中选择流向北京人数最多,占比为19.09%;江苏紧随其后,其占比为17.46%;上海市占比也相对较高为13.4%。总体来看,山东人才流出目的地多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人才的流出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其次高铁网络的日趋完善,也为人才的流动提供了便利,而以上省市也多属于山东“2小时经济圈”范围,因此地缘优势也是影响山东籍人才外流的重要因素。

在省外人才流入方面,东三省仍是山东最主要的“输血基地”。其中黑龙江籍人才流入量最多,其占比高达26.92%;河南排名第二,占比为16.28%;辽宁吉林分别位列三四,占比分别为9.89%和5.63%。流入山东的外省人才多属于北方地区,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同样是受经济因素影响。山东省作为北方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一直以来都备受外来求职者青睐,加之众多省份受到经济转型影响,依靠能源及传统重工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越来越难以维持,导致当地人才纷纷流入山东,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现状。

新旧动能转换下,高学历人才留存/吸纳率上升

5.png

就上图三季度市场化人才流出学科分析来看,本科学历占比即将过半,达到了48.91%成为流出的主力;其次有44.34%的流出人才为大专学历;6.44%的流出人才为硕士学历;而博士学历的流出人才占比则相对较少,仅有0.31%,虽然当前本科学历流出人数最多,但与大专学历间的差距正在逐步减少。而反观三季度市场化流入人才学历,则呈现出与之相反的态势,当前本科学历成为山东省人才流入的主力军,占比为42.98%;其次为大专学历,占比为41.15%;硕士学历占比也相对较高为14.73%;流入的博士学历人才占流入总量的1.14%,高学历人才已经占据流入人才是主导。

环比二季度数据来看,本科学历人才流出量由52.18%降低到48.91%,本科学历流入量由37.28%提高到42.98%,这也表明山东省对于高学历人才的留存和吸纳正在逐步提高。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持续推进,山东省已逐渐实现了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过渡,因此在人才需求方向也由之前的技能型人才向高素质人才转变,在留住本地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外来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其次自2018年来,省内多地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外来人才。众多高学历的山东籍2019届毕业生返乡就业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随着毕业生实习期的结束,众多山东籍毕业生选择返乡就业,进而导致三季度高学历人才流入量增多。

30岁前流动频繁,山东省人才流动“年轻化”凸显

6.png

从三季度山东省流出人才群体的年龄段来看,26-35岁人才成为人才流出的主力,占比超5成,其中26-30岁年龄段的人才数量占比最多,流出人才占总流出人数的31.18%;占比排名第二的是31-35岁人才,人数占比为20.12%;21-25岁年龄段流出人才占比排名第三,为19.28%。 而就三季度山东省流入人才的年龄段来看,21-25岁人才成为山东省人才流入主力,占比为35.26%;26-30岁人才流入占比为28.07%,排名第二;超6成的人才流入群体为较年轻的一代。反之年龄越大,人才流入越少,41-45岁和46岁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分别为5.28%、3.37%。

当前山东省人才流动状况已趋于“年轻化”,即越年轻,流动越频繁,年龄越大,流动意向愈发降低。21-25岁流入量的大幅提升也符合毕业季山东籍毕业生返乡就业的现状。总体来看,年轻群体更具闯劲和拼搏精神,因此也青睐于寻求挑战和机遇,这也使其成为人才流动的主力军。

总体来看,2019年三季度山东省人才流失状况已趋于缓解,人才吸引力也在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年轻化人才愈发青睐前往山东就业。但2020年秋招即将到来,新一轮的人才争夺即将再次打响,在此也希望山东省能再接再厉,在留下本省人才的同时,同时吸引更多外来人才,从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省内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