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的一家服饰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一件件一次性围裙码放整齐后装入箱内。47岁的贾素梅一刻不停地在车间内来回走动着,查看工位上的加工细节,不时地手把手教同事操作。
贾素梅是嘉祥县纸坊镇程庄村的贫困户,几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家里有三个孩子及年迈的母亲,无法外出打工。“从建厂我就在这干,今年是第四个年头,现在已经是车间的班长了。”贾素梅说,现在,她既可以在工厂打工,又能随时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在麦收、秋收时节也不耽误收庄稼。
位于鲁西南的嘉祥县是工业相对落后的山区县,这里有20个省定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共11546人,其中妇女约占一半。“解决好农村妇女脱贫问题,就成功了一半。”嘉祥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杨仁光说。
由于贫困户分布较为分散,又有残疾居民,这个县采取了灵活的来料加工发展模式,在交通较为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郊或村镇,引进小微企业创办来料加工厂,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
“我们企业主要从事服装、汽车用品和床上用品加工,都是来料加工,适合妇女来做。”嘉祥县服饰公司负责人陆法宁说,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带动了周边村庄120余名妇女来这打工,其中贫困村民40余人,年人均工资约3.6万元。
工厂实行计件工资,干得多就挣得多,现在贾素梅月收入能达到3000多元。更让贾素梅高兴的是,如果一个月上满27天班时,母亲还能领到公司发的300元“孝亲奖”。
陆法宁说,员工都是周边村的村民,他们上班的时候照看家庭的担子就落到了家里老人身上,增加了老人的负担,“孝亲奖”的设立既保障了企业的稳定用工需求,还增加了员工的收入,同时也使婆媳关系变得更加和睦。
除此之外,针对一些家里没有老人照看孩子的情况,公司在嘉祥县总工会的建议与帮助下,将会议室作为教室,设立了“员工子女托管班”,免费为孩子辅导功课,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为了让距离工厂较远的村民也能就近就业,嘉祥县纸坊镇政府采用“中心工厂+卫星工厂+贫困户”的模式,在乡镇驻地设立“中心加工厂”,然后辐射村居设立村级加工厂,再由村级加工厂带动贫困户实现就业。目前,纸坊镇共建设7个中心工厂,46个卫星工厂,覆盖46个村庄,为3000余人解决就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