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地方经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资源竞争。
为抓好2019年省营商环境评价反馈问题整改,今年,环翠区人社局将重点做好增强人才吸附力、就业服务事项办理、劳动力市场监管等工作,通过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才引才,释放人才“磁场效应”,不断扩大人才“朋友圈”。
增强人才吸附力 打造人才服务高地
在如火如荼的“抢人大战”中,待遇与服务仍是各地引才留才的必备“杀手锏”,对此,环翠区也不甘落后,持续提高对人才就业创业方面的包容、扶持力度,营造高黏性的人才环境,增强人才吸附力。
一方面,环翠区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持续打造环翠区高层次人才引才活动品牌,开展威海英创会日韩留学人才引进活动,吸引高层次人才;借力市级“就业服务平台”、环翠区“青鸟计划”等线上平台,发布企业用人需求,宣传推介环翠区就业创业环境,带领环翠区企业外出与高校对接交流,多渠道、多角度吸引人才来环翠区就业创业。
另一方面,针对不少人才关心的住房问题,环翠区人社局着眼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的安居问题,调研人才公寓的需求情况,探索建立“货币补助、定向配租、按需周转”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帮助引进人才度过住房周转期,实现安居乐业。
6月初,威海军之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云武递交了人才公寓入住申请表,身为博士研究生、第五批威海产业工程特聘专家的他,有资格申请入住威海创新园人才公寓。
“刚来威海时,我还为买不买房,住哪里而困扰,但环翠区对本科以上人才十分优待,可以申请人才公寓,各方面条件都不差。”韩云武坦言,在环翠区工作,工资也许比不上一二线城市,但是政府办事高效、顺畅、省心,现在,他就等入住申请通过后“乔迁新居”了。
靶向精准服务 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2019年10月,威海市就业服务一体化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业务系统新旧交替后,稳岗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业务由线下经办变为线上申请,部分企业对线上申报流程不太熟悉,加之新系统的线上功能在不断升级维护,使很多企业在办理操作时犯了难。找准“病灶”后,环翠区人社局立即对症下药,对区内企业提供靶向服务,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强化基层平台建设等举措,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疫情期间,不少区内企业通过线上办理就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就是其中一家。
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人事处处长戚晓静高兴地说:“区人社局将具体操作流程都发到了钉钉平台和微信群里,我们动动手指,通过线上办理就申请到稳岗返还31.39万,稳定了公司1535个工作岗位,为公司克服疫情影响、渡过难关提供了保障。”不仅如此,借助线上交流平台,企业遇到疑难问题随时都能咨询,相当方便。
环翠区人社局副局长郝晓权介绍说,为实现“一次办好”,他们还全面实行综合柜员制,将社保、就业等业务由“多窗分散受理”变为“一窗通办”,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的综合柜员制经办模式。就业登记、灵活就业人员档案托管等就业相关业务的经办权限下放基层,方便办事企业就近就地办理。
搭好用好多个平台 提升劳动力市场监管水平
按照《全市营商环境攻坚突破任务清单》中确定的目标任务,劳动力市场监管成为评价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成为环翠区人社局今年的重要发力方向。
为及时处置化解劳资纠纷,提升劳动力市场监管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环翠区将重点抓好三个平台的建设或使用。
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建设,组织未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7个在建项目及相关银行制定措施,确保在9月底前,环翠区55个在建工程项目工资专用账户开设率和工资银行代发率均达到100%。
推广使用“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等案件推行要素式审理方式,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实行“快调、快审、快结”的办案机制,确保争议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2%以上,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
6月底前依托省级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平台,实现全程信息化办理、业务材料线上传输,进一步提升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效率,提升社保服务质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