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区坐落着许多村子,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耿山口村就是其中一个。曾经,耿山口村人依恋黄河,却又畏惧黄河水患。600多年来,他们一直与黄河水患抗争,直到2015年,耿山口村被纳入山东黄河滩区迁建试点,耿山口村人的生活迎来了历史性转折的一刻。2017年10月15日,耿山口村作为全省首个黄河滩区搬迁村,783户、2331名村民离开村庄,搬进楼房社区,从此跨过黄河大堤,奔走在追梦路上。
告别滩区迁新居
老房复垦成耕地
10月5日,记者走进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村,感受迁建村民的生活新风貌。“生活在黄河滩区,村民们一辈子干得最多的事儿就是盖房。冲垮了再盖,盖了又被冲垮。”在耿山口村旧址,耿山口村村委会主任耿进周介绍,在1982年之前,耿山口村基本上隔一年就发一次大水,村里能积四五米深的水。水下去后,第二年地里都种不上麦子。村民一辈子能盖六七次房。
每年秋收前,汛期时,村里都人心惶惶。当时村里在黄河边儿有一条防洪线,三米宽、两三米高。大家联合看守,夜里拿着手灯,时刻不敢放松警惕。
“水说来就来,四五米高的浪头翻卷着往前冲,墙倒屋塌,当时人都吓傻了。”回忆起一次黄河大水来临时的情形,67岁的李敬柱仍心有余悸。那一次大水,全村多数房屋被冲倒泡塌,淹死的牲畜都漂在水面上。
现如今,村民们搬离了黄河滩区,迁进新社区。拆除房屋、复垦耕地,曾经房台高筑的老房子全部没了踪迹,小山包也开平种满了庄稼,这片土地俨然成了一片“希望的田野”。
据东平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主任科员孙允建介绍,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承载着滩区百姓长久以来的“安居梦”“致富梦”,对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东平县是全省20个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是此次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的重点战场。耿山口村作为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脱贫迁建试点村,是全省首个实现搬迁的黄河滩区村,2017年10月,耿山口村700多户村民搬进了新社区。
社区旁边建厂房
就近吸纳劳动力
村民安居是第一步,乐业才是最终目标。据耿进周介绍,村民们搬进了新社区,水电费、物业费处处要花钱,怎么能让村民们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安心住新房,是村委会考虑的第一要务。
要提高村民的收入,其中之一就要把旧村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全村搬迁后的第二天,旧村土地复垦动工就提上了日程。按照计划,这部分土地全部复垦之后,村里会将复垦土地和原先村民的土地共1000余亩进行流转。盘活用好搬迁群众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等土地资源,由公司、合作社或种养大户统一流转经营,发展高效农业。这样,搬迁户在获得土地租金、年底分红的同时,还可获得一定的务工收入。
目前,村里考察引进的几个产业项目已经上马,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除了航模厂、绳厂外,为了让妇女劳动力能就近就业,村里还计划在社区附近新建厂房,进行中国结、服装代加工等。
“鞋厂离家不到50米,走着就能到单位,还不耽误接送孩子。”在社区鞋厂工作的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社区旁边建设了鞋厂让一家人吃上了“定心丸”,不用担心工作、钱的问题,她上个月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
耿进周告诉记者,耿山口社区银河鞋业是耿山口社区与新兴际华集团合作成立的鞋业公司,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吸纳1200余人就业,年利税达1600万元,能妥善解决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村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
耿山口社区是黄河滩区居民实现“安居梦”的真实写照。在孙允建看来,耿山口村顺利迁建、成功发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结束了一个村庄贫穷的历史,而是为千百个滩区村庄的发展提供了样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