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鄄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齐鲁人才 . 2019-03-27发布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具有持续性、长期性、艰巨性。在工作开展和推进过程中,势必会形成关于农村劳动力求职、就业、维权等方面的大量资料。这些资料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也是持续做好相关工作的必要参考。

科学谋划 建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

山东省鄄城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总人口约90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0余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鄄城县每年将该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列为“一把手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鄄城县发展重要举措,常抓不懈。县人社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切实履行职责,通过开展“春风行动”“西输东接”“北上南下”等一系列活动,力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县在外务工人员达20余万人。

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鄄城县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建档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及时跟进,科学谋划,建章立制,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各个环节形成的有关资料完整保存,及时归档。

同时,鄄城县还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工作下沉至乡镇基层,并制定管理制度和检查考核办法。

规范运作 管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

农村劳动力转移建档工作面广量大,涉及人员众多,信息复杂多样。做好这项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广泛搜集材料,确定归档范围。鄄城县整理了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所有历史存档材料,对全县各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进行了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根据材料性质整合归类,确定农村劳动力转移文件材料29项归档内容。

二是精心梳理,制定整理标准。在明确归档范围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档案管理办法,鄄城县把18项归档材料,划分为资质类、录用类、统计类和维权类,并制订了分类方案和保管期限。

三是加强培训,努力保证建档质量。鄄城县人社部门专门邀请县档案局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按照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整理标准,从分类、组卷到拟写案卷标题等各个环节逐一示范。历时3个月,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建档工作,共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143卷,建立输出人员登记卡、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等检索工具。

通过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整理标准,建立规范的档案室,县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得到了较好的保管。县人社部门还将档案材料目录进行电子化处理,实现了在线检索,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发挥效能 用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工作中,既要注重其历史价值,更要注重其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是注重在提供针对性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规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县人社部门对全县农村劳动力的人员分布、性别结构、年龄构成、文化状况、技能结构以及择业方向有了系统了解。企业招工时,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推荐工作的准确率。

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中提供的信息,有的放矢地对农民工进行各种技能的专门培训,对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工进行再提高培训,对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进行集中培训。

同时,开展劳务输出知识短期培训,向外出务工人员传授有关工作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援助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知识,大幅度地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专业就业率。

二是注重在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发挥档案的把关作用。在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前,县人社部门先派专人对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查看其工资待遇、劳动强度、工作环境以及企业文化等实际情况与招工简章等档案记载的承诺是否一致;招聘工人时,县人社部门都与应聘农民工及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做到就业部门、用工企业和农民工人手一份合同;招工完毕后,县人社部门每次都把招录的工人送到用人单位,派出专人深入用人单位的车间、食堂和宿舍进行检查,凡达不到合同规定的,均要求企业整改,直到达到要求。

发挥档案的监督作用。工人在厂期间,县人社部门对企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回访,充分发挥合同档案的作用,监督企业兑现应有的各种条件等承诺,及时与企业沟通,协调解决农民工反映的各种问题。

发挥档案的维权作用。当企业降低劳动待遇、拖欠工资、延长劳动时间,以及劳动环境对人体产生危害等侵害农民工权益事件发生时,县人社部门就将农民工档案作为维权的依据和法律武器,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注重在推进乡村振兴和返乡创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形势发展和国家政策调整,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已是大势所趋。县人社部门努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工作,为决策提供基础性依据,根据转移档案进行分析调研,提出促进返乡创业的意见和建议;依据外出务工人员档案资料,提供具备返乡创业条件人员的重要信息,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